首页 清廉文化 | Document content

“家规家训家风”优秀征文推荐——善良吃苦好学 在隔代教育中传承家教

 本站    2024/5/13 8:14:26    

作者:江新军

 

       隔代教育是最难的教育。难就难在祖辈们对孙辈们的溺爱,不敢教育,不善教育,从而失去最佳教育时机。而中国目前的家庭状况,年轻人要么出去打工,将孩子留守在家;要么忙于工作,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。又由于祖辈自身的教育或见识的短缺,导致他们参与或全包的教育或多或少存在着一种不完美,有时甚至残缺不全。

       如何走出隔代教育的误区呢?三个关键词始终贯穿在我和我爱人对外甥女、外甥的教育中,那就是善良、吃苦、好学。

善良

       我的外甥女叫颜熙宜,今年7岁;外甥颜韶卿,今年5岁。从他们出生起,我们就要求自己做到以行示善、以言导善、以爱养善,从小培养她博爱、同情、宽容等善良的品德。我们知道,当今社会,善,也许会被人欺负,也许会吃亏,但有一颗善良之心的人,最终会有幸福的生活。

       如何做到以行示善?就是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。记得外甥女2岁时,随我爱人去菜场买菜,看到路边的共享单车全倒了,拦住了行人通过。我爱人二话不说,一辆一辆将单车扶正。从此,只要看到路边有共享单车倒了,外甥女总要一一扶正,从2岁直到现在,乐此不疲。去年春节回老家过年,开车路过澧水大桥时,一位老人骑三轮车摔倒了,无数来来去去的小车从他身边驶过。距离老人30米的前方停了一辆车,夫妻俩也只是打开车窗观望,不敢下车施救。我爱人看到后,立马要我停车。我们牵着两个小家伙来到老人身边,只见老人脸上、手上流了好多血。我和爱人把老人扶起来,天生善良的外甥女立马拿出纸巾帮老人擦拭,外甥叫我打120,这是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,生病了要打120。由于外孙的提醒,我们分别打了120、110。在等待120、110到来之前,我们一家人和老人说活,替老人擦血,问老人来自哪里。老人告诉我们,他老家在河南,骑三轮车是去看一位朋友,才知道他一个人在临澧县合口镇靠捡破烂为生。不一会儿,120、110来了,警察帮他推三轮车,医生欲将他扶上救护车。也许老人手上没钱,怎么也不肯上车。我爱人立马拿出500元给老人,原先停车观望的夫妻俩也拿出500元给老人。警察和医生们都说:“老人家,你遇到好人了。”这时候外甥女和外甥也对警察和医生说了句“谢谢警察叔叔,谢谢医生阿姨”的话。在回家的路上,我们又趁热打铁,告诉他们看到生病的人、喝醉的人,甚至看到生病的鸟儿、猫狗,要停下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,做一个善良的人。实际上,这也就是以言导善。而以爱养善,就是要告诉、教育孩子爱朋友。因为要想别人爱你,那你就要爱别人。如果他们看到父母及其长辈爱他们的同伴,孩子也会学着爱自己的朋友。外甥女不到6岁就读一年级,在班上年龄是最小的。可她却在竞选班长的讲台上,用自己春暖花开的声音打动了老师和同学,全票当选班长。从此,我和爱人就经常告诉她,班长不是官,班长是老师的小帮手,是同学们的贴心人。谁有困难,班长要关心;谁取得了成绩,班长要随喜赞叹。有一天放学回家后,她告诉我爱人,班上一位同学的跳绳不见了,别人有她没有,哭个不停。“你是怎么做的?”外甥女说,她先是牵着同学的手安慰她,替她擦眼泪,然后将自己的跳绳给同学跳。慢慢的,同学的情绪“雨过天晴”了。尝到甜头的外甥女,每每遇到类似的情况,均伸出援助之手,且屡试不爽,因为她从中学会了理解、分享、团结、帮助,这是培养孩子善良之心的关键。

吃苦

       屠格涅夫曾说:“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?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。能吃苦的人,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,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。”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艰难困苦和曲折坎坷,但如果一直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,不经风浪,不谙世事,长大后根本不可能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风风雨雨。社会竞争,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,更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,没有忍受磨难的精神和能力,是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。在隔代教育中,祖辈有意识地让孩子受点磨难,能磨砺他们的意志,升华他们的人生境界,增强他们的生存本领。

       那么,我们是如何对外甥们进行适度的吃苦教育的呢?这得益于平衡车。我的两个外甥均从2岁开始骑平衡车,这是一个拍来品运动,在国外很是盛行。这种车,没有脚踏板,没有链条,全靠两条腿奋力往前滑。刚开始,我外甥女在俱乐部练到嚎啕大哭,如果骑得慢,教练会拿着短棍在屁股后边抽打。刚开始,我和爱人不忍心让她训练,觉得超出了2岁孩子的承受力,是我的女儿坚决要求坚持。她对我们说,做任何事,贵在坚持、难在坚持、成在坚持。真是应验了这句话。后来,外甥女北上北京,南下海南,参加过无数次车王赛,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记得一次在南京的亚洲车王赛上,孙女左脚的鞋子跑掉了,但她没有因鞋子跑掉了而停下飞奔的脚步,最后获得了四岁组的亚军。她的这种拼搏精神,感动了全场的观众。有一句老话说得好——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”。通过平衡车的磨炼,现在的她,无论做什么,都是得心应手。体能比赛,冠军一定是她;学校运动会,短跑长跑冠军也是她;跳舞,她比别的孩子吃得苦;练钢琴,一座就是40分钟;学打网球,她比别人坚持得久……这种吃苦的精神,我们觉得任何时候都必须拥有,尤其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,更不可少。少年强则国强,要想让下一代成为国之栋梁、民族之脊梁,吃苦教育正当其时!

好学

       子曰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。”孔子的这番话突出强调了“好学”的重要性。试想连孔子这样的圣人,都在强调后天的勤勉(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”),都在坚持不懈地学习(“温故而知新”“学而时习之”),我们普通人难道不更应该加倍努力吗?

       当今社会,内卷压人,竞争激烈。不好学,从小了讲,将一事无成;从大了讲,将无益于国家和社会。古人也说,留下家资万贯,不如教一身谋生的本事;置下良田千顷,不如养一生耕读的辛勤。我的外甥女、外甥尚小,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还没有较深的体悟,对于竞争的压力有多大还没有切身的体会,但从小教他们热爱学习是理所应当的。外甥女从2岁开始跟着凯叔读声律启蒙,听着听着,“云对雨,雪对风,晚照对晴空……”就从她的口中背出,这给了我们极大的惊喜,小孩子的记忆力是如此的惊人。后来背唐诗三百首,读四遍就能背诵;一二年级背课文,别的孩子读7遍8遍才能背,她读三遍就能背,这是早期开发的好处。外甥女现在读二年级,大考小测,门门均是优+,科科都是优秀,这与培养她好学的习惯有关。有一天,我对外甥女说,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,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,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,三是读进大脑的书籍。从现在起,要做一个爱学习的人,首先要养成爱学习的各种习惯。这样对孩子说也许太玄虚,也许太深奥,但我们不能不说,说多了,随着年岁的增长,自然会有效果。

       善良、吃苦、好学,是我和我的爱人在进行隔代教育中提炼的三个关键词,也算是我家的家教文化。我们相信,有了这样的家教文化的熏染,下一代将会有健康平安的生活。因为一个人有怎样的家教文化,就将有怎样的人际关系,有怎样的人际关系就会有怎样的人生命运。所以,人生的起跑线不在学校,不在学前班,也不在各类火爆的辅导班和一些名目繁多的早教机构,而在我们父母、祖父母的双肩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