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。正所谓“天下之本在家”。尊老爱幼、妻贤夫安,母慈子孝、兄友弟恭,耕读传家、勤俭持家,知书达礼、遵纪守法,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,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,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,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,…
2025-01-31 19
今年中秋,我和丈夫因工作繁忙,未能参加家族聚会,这不禁让公公心生几分落寞与遗憾。
2025-01-13 28
李富春和蔡畅夫妇是一对品德高尚的老共产党员。在半个多世纪的相伴生活里,他们成就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浪漫的“红色恋情”,同时在各自的事业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。
2024-12-25 37
江华,原名虞上聪,出生于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。他的父母为人忠厚老实、公道正直。全家11口全凭二老种几亩薄田、磨豆腐为生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但二老经常接济村里的穷苦村民和孤寡老人,并敢于主持公道,为穷苦村民说话,在村里很有威信。父母的言…
2024-12-11 46
胡耀邦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政治家,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说:“对自己和家人,胡耀邦同志的要求格外严格,他说共产党人是给人民办事的,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!”“格外严格”,引人注目,令人信服。
2024-11-25 52
胡安国,字康侯,两宋之际建宁崇安(今福建省武夷山市)人,著名经学家、理学家,曾任太学博士、提举湖南学事等官职。其为人处世重操守、讲忠信,不趋炎附势,晚年辞官携子胡宏由闽迁居湘潭,创建碧泉书院,授徒讲学,将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结合起来,是湖湘学派主要开创者…
2024-11-08 60
我们家其实家境一般,但是我外婆从小受家族的熏陶,所以家里对我和我弟弟都算严格。“吃饭先等长辈动筷”、“面对长辈时待人接物要恭敬一点”、“长辈讲事,小辈避让”……基本餐桌礼仪、待人接物、言行举止这些都是家里从小就教我们的“课”,别人总说我们家教出了两个…
2024-10-22 44
爷爷今年72岁,身材魁梧,泛黄透白的头发,矍铄的双眼,岁月还在他脸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。爷爷出生在解放初期,据说生下来不足二斤,从来没喝过一滴奶,靠着糖水和米汤喂养长大,从小便体弱多病。家境贫寒,有着兄弟姐妹七人,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,全家未进食堂,…
2024-10-09 45
“千家万户都好,国家才能好,民族才能好”。家风,是一种无言的教育,如无字的典籍、无形的力量,支撑起一个家庭的精神脊梁;它也如灯塔般照亮家庭这艘小船坚定前行,永不迷航。而在我的心中,我的爷爷便是那盏最亮的灯塔。
2024-09-24 41
古人云:“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”小时候不知其深意,但总爱扯着爷爷的袖子问:“爷爷您什么时候给我讲讲您的故事,我要听您在梅山学艺那段”。童言稚语总是让人无法拒绝。
2024-09-10 45
外婆那辈,勤劳踏实,邻里相亲,互帮互助。可惜外婆命苦,早年没了丈夫,生了很多孩子最后却只留下两个,一个是妈妈,一个是舅舅,但舅舅因癌早逝,和外公一样,我都没能见上一面,只留下了名字和一捧土,还有家人对他们的祭拜和惦念。外婆爱抽烟,不知是什么时候沾染的…
2024-08-30 69
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一个家庭往大了说是一个国家的缩影,往小了说是一个人温馨的港湾。无规矩不成方圆,家规对于一个家庭来说,看似无形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,好的家规、家训、家风承载着祖祖辈辈对后世的希望和鞭策,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…
2024-08-12 49
杨姓自古以来是个大姓。听爷爷讲我们杨氏家族是战乱时从江西迁至湖南汉寿一个小山村的,这个生我养我地方用俗话来讲那就是山嘎嘎。小时候只是觉得父亲很严,他虽是一个农民,没什么文化,但通常只需一个眼神就能秒杀我。生在这个杨姓家族,我也没体会到什么优越感。大了…
2024-07-25 33
我的母亲,她没什么文化,也不善于表达。但就是这样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,她用她的身体力行,教给了我们受用一生的道理,让我们在立身处世里一步一个脚印,坚韧不拔。父母那一辈出生的年代物质并不富足。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,家里十天半个月都吃不上一顿肉。后来随着改革…
2024-07-12 46
今年是老爷子过世第七个年头了,每逢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深深地怀念他老人家。在老爷子仙去前不久,在常德伯伯家附近的中医院住院期间,他坐在窗前的轮椅上,楼下是熙熙攘攘的大街。我跟随父亲从益阳过来医院探望他,他们两就当时看过的一篇博文,讨论关于人的灵魂是否…
2024-06-17 42
春光正好,陋室的阳台上,一排排的布鞋占据了整个的阳台空间,数一数,竟然有十几双,这还不包括没有随身携带的,这些,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上去的。从我记事起,妈妈每年都会给家里的老老少少做上一双布鞋,这是母亲爱的传递,母亲用布鞋将勤俭、关爱、体贴…
2024-06-03 64
隔代教育是最难的教育。难就难在祖辈们对孙辈们的溺爱,不敢教育,不善教育,从而失去最佳教育时机。而中国目前的家庭状况,年轻人要么出去打工,将孩子留守在家;要么忙于工作,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。又由于祖辈自身的教育或见识的短缺,导致…
2024-05-13 120
至今不能忘记,在成长道路上始终有清晰模样的祖辈,应该从我的大、小姥姥,岩子潭“最新时”何长生老先生和罗固楼女士开始,祖辈训导也是从那时候开始。从小听得最多,耳濡目染的训诫便是:做个实在人,以善意待人。 大姥姥家境贫寒,少年时独自一人…
2024-05-06 94
不经意间,孩子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大四了,昨天还在微信里跟我们探讨本校保研的事,但他更希望与同学一起考北大微电子学院。我们在表示支持的情况下,也分析了考北大的利弊。多次向孩子表达爸妈对他的期望,我们尊重他的决定,当然也希望慎重。我们的要求…
2024-04-08 119
家是文明人类自我生产和繁衍的母体,是社会结构的基本“细胞”,是人生的第一学校、第一课堂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最亲密的学友。家不仅是人们身体的安住场所,也是能量的源泉,更是人心灵慰藉、净化的归宿。 家风家教是社会最基础、最有效…
2024-04-04 142